仲裁时效是否属于除斥期间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28
仲裁时效的法律性质
一、仲裁时效的定义和适用规定
仲裁时效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仲裁案件,如果法律有规定的,应当适用该规定;如果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仲裁时效的分类
仲裁时效可以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根据法律规定,普通仲裁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但是,如果超过了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的时间,则不予保护。
三、仲裁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诉讼时效是指对于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在诉讼中胜诉的权利。而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如果该期间经过,权利将消灭。
二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 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
- 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需要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的实际情况;而除斥期间只需要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
- 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并不使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使权利本身消灭。
- 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而除斥期间的计算起点是权利成立的时间。
- 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的期间是可变的,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期间是不可变的,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 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的经过必须由享有时效利益的人主张后,法院才能适用;而除斥期间的经过,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调查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