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2-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垄断协议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垄断协议可以涉及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的约定。这意味着经营者可以通过协议来限制或操纵商品的定价。
垄断协议可以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这意味着经营者可以通过协议来控制市场上商品的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
垄断协议可以涉及分割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的约定。这意味着经营者可以通过协议来划定各自的市场领域,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影响。
垄断协议可以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意味着经营者可以通过协议来阻碍竞争对手获取新技术或开发新产品。
垄断协议可以涉及联合抵制交易的约定。这意味着经营者可以通过协议来联合抵制某些交易,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也被禁止。这意味着除了上述列举的内容,其他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也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和交易相对人达成上述垄断协议。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厂商为了谋取利益,可能会与某些供货商串通,要求经销商只能选择指定的供货商。然而,按照法律规定,厂商不得指定经销商的供货商。
根据规定,经销商有权自主选择供货商。如果大厂商通过经销协议或其他方式限定经销商只能购买指定供应商的商品,这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之一,涉及垄断行为。
如果确定厂商的行为属于垄断,受损的经销商可以咨询律师并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在投诉和起诉之后,厂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包括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以及反垄断执法机构向上级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此外,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处理也有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