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当事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法律知识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当事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1-02

 
162166
根据普遍承认的国际私法规则,对于当事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一般采取当事人属人法和行为地法相结合的原则,以属人法为主,以行为地法为辅,即当事人依属人法无行为能力,但依行为地法有行为能力时,视为有行为能力。这一原则在解决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时也是适用的。1958年《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甲)项规定,“如果协议当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有某种无行为能力者”,法院得拒绝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1961年《欧洲公约》也规定,对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必须依“对其适用的法律”予以判定,而不是依照仲裁协议准据法。所谓“对其适用的法律”究竟是指何种法律,在公约中并未予以明确规定。所以一些学者形象地将其称为“走到半路的冲突规则(ahalf-wayconflictrule)”。下面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和法人的行为能力分别予以讨论。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在国际私法上,各国对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主张依据当事人的属人法来处理。然而,为了确保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安全与稳定,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当事人在其属人法下没有行为能力,但在行为地法下有行为能力,也可以适用行为地法。

不同法系的行为能力规定

在立法实践中,大陆法系国家主张以本国法为属人法,而英美法系国家采用住所地法作为属人法,因此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格局。例如,经过1964年修改后的《日本法例》第3条规定:“人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外国人在日本所为的法律行为,虽依其本国法为无能力,但依日本法有能力者,即视为有能力。”而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35条第1款和第36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的行为能力,适用自然人的住所地能力的,不得以其住所地法律为理由来否定自己的行为能力。”

我国的行为能力规定

在我国,对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主要采取当事人的属人法为准则,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用行为地(缔约地)法。与国际通行做法不同的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自然人属人法,除了兼采自然人本国法和住所地法外,还包括自然人定居国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居国法律。”

根据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9、第180条、第181条的进一步规定:“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有民事行为能力。”“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延伸阅读
  1. 债权人是乙方合法吗
  2. 二手房买房怎么取消定金合同
  3. 离婚后追索抚养费应当如何进行
  4. 如何处理他人假冒商标侵权
  5. 冤案错案国家怎么赔偿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热门知识

  1. 海事仲裁协议之有效性研究
  2. 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与否的管辖权
  3.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要件之主体要求详解
  4.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执行之司法协助
  5. 南海仲裁案是怎么回事
  6. 中国涉外仲裁的进步
  7. 涉外仲裁机构可不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