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29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安置房的产权还没有下来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买卖的。房屋买卖需要具备合法产权才能进行产权登记。
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其中,证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材料。
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拆迁安置房屋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这类房屋的产权属于个人,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进行上市交易。另一类是由于房产开发等因素动拆迁,动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购中低价位商品房(相对市场价而言)。
第一类商品房和一般商品房没有区别,属于被安置人的私有财产,没有转让期限限制,可以自由进行上市交易。
目前,拆迁安置房的买卖大多在签订安置协议但房屋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进行。由于从签订协议到交付房屋的时间间隔较长,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导致交房时的价格与签订协议时相差较大,拆迁户可能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拒绝交房并引发矛盾和诉讼。
拆迁安置房买卖风险的制造者是"共有人"。他们寻找合同漏洞以逃避法律责任,追求自身利益,或者设置障碍以阻止合同的履行。
共有人可能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第4项中的“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和第6项中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为由,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