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3-11-16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如果出租人并非房屋的权利人,那么出租人就没有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主体资格,因此该合同将不会成立。
根据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委托他人代理订立合同。
如果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那么合同的成立时间应从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时候开始计算。
如果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在签订确认书时,合同即成立。
原则上,租赁合同的期限由租赁协议的当事人约定。然而,为了避免租赁期限过长,导致合同双方长期受约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财产的有效利用,《合同法》第214条规定了租赁期限的限制。
根据合同法第214条的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部分无效。”另外,合同法还规定:“租赁期满后,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续订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
根据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的最长期限为20年。如果当事人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租赁期限超过20年,超过的部分将被视为无效,合同仍然有效,但租赁期限仍为20年。
然而,当租赁期限届满时,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续订的租赁合同的期限也不得超过20年。续订的租赁期限将从续订之日起计算。
如果当事人未对租赁期限进行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32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达成补充协议来确定期限。如果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或交易的习惯来确定期限。如果仍然无法确定期限,则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在解除合同之前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租赁期限为6个月以上的情况,如果租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即使当事人对租赁期限作了约定,该约定也是无效的,租赁合同仍然视为不定期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