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04
在水上货物运输中,无船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都可以被视为担保法中“承运人”的范畴。然而,究竟谁有权行使货物留置权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担保法中“需根据合同约定占有财产”的规定。
尽管发货人和实际承运人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运输合同,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即使没有书面签订合同,只要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就视为合同成立。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承运人和实际托运人之间存在着拟制的合同关系,托运人可以依据这种拟制的合同关系直接行使相关的合同权利。同样地,实际承运人也应当能够依据这种拟制的合同关系留置托运人的货物。
“占有”指的是对物体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是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事实状态。一件物品只可能存在一种占有的事实状态。因此,排除了实际承运人和契约承运人同时占有运输货物的可能性。虽然契约承运人持有提单等物权凭证,但在提货之前,必须通过实际承运人来实现对货物的实际控制。因此,我们认为,在凭借实际承运人签发的提单提货之前,契约承运人不具备占有运输货物的条件,因此不能行使货物留置权。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货物留置权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在合同未约定债务履行宽限期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这里的“两个月以上的期限”是货物留置权实现的条件,不同于货物留置权成立要件中的“履约催告期限”。其次,在债务人逾期仍然不履行的情况下,货物留置权才能得以实现。在本案中,实际承运人在没有按照担保法的规定给予托运人两个月以上的债务履行宽限期,也没有通知托运人及时支付运费的情况下,擅自处理所留置的燃油。因此,实际承运人应当承担违法实现留置权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