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17
善意受益人是指在取得利益时不知道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即受益人在受利益返还请求时所拥有的利益。对于非现有的利益,善意受益人不需要返还。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主要是以原物为主,如果原物不能返还,例如因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原因,受益人应该偿还相应的价额。
现存利益不仅限于受益人取得利益的原形,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者其代偿利益仍然存在,就可以认定为现存利益。例如,受益人的财产总额因取得利益而增加,且该财产总额增加仍然存在,就可以判定为存在现存利益。现存利益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善意受让人为取得利益或维持利益所支出的费用可以在返还现存利益时要求权利人偿还相关费用或从现存利益中扣除。这些费用主要是为了取得、保管和增加利益的必要和有益费用。另外,如果受领人因受领的标的物的性质或瑕疵造成损害,也可以类似适用这一规则。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对于恶意受益人,其返还义务更为严厉。恶意受益人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得的所有利益,包括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得利益的利息。如果恶意受益人所得的利益不存在,无论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能以利益不存在为由免除偿还义务。
对于恶意受益人为取得、保存或增加该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可以向权利人主张偿还或从返还额中扣除。而恶意受益人支出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存的增加额限度内要求返还或扣除。
如果恶意受益人按照上述方法返还给受损者的利益仍然不足以弥补受损者的损失,恶意受益人应承担赔偿义务。这种赔偿义务是一种特别的赔偿义务,不以受益人的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受领的标的物无偿让与第三人时,在受领人免除返还义务的范围内,第三人对受损失者负有返还责任。这就是不当得利制度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因为第三人所受的利益是由于不当得利受领人的让与行为,第三人受有利益是有法律根据的,与受损者之间不存在不当得利义务,但是相对于受损者的受有损失,第三人无偿取得利益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赋予第三人返还的义务才能保护受损者的权益。
第三人的返还损失义务成立的要件包括: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可能存在竞合关系。
对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当乙方侵占他人财物或者一方基于无效行为给付他人财物时,标的物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就会产生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同时,一方取得他人财物的占有也是一种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会发生竞合。由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债权的请求权,而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是物权的请求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应首先适用物权的规定。然而,权利人也可以依据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当侵害人因侵权行为而从中获得利益时,该利益即为无合法根据的不当利益,此时可以成立不当得利请求权。在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当事人可以选择行使哪种请求权。
对于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也可能与之竞合。例如,在双方合同中,一方履行义务而对方无法履行时,就会产生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同时也可能产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然而,如果一方并未向对方履行义务,对方没有受益,就不会产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此外,在一方给付有瑕疵的情况下,一般只会产生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而不会产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