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债清偿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0-14
在处理非债清偿的时候,有些人觉得非债清偿已经是属于不当得利了,如果再继续这样去处理它的话,其实处理起来的难度是会比较高的,就会想要看清楚它是否能够满足不当得利的条件然后处理好它。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非债清偿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是什么
一、明知没有债务而为清偿
根据各国法典的规定,如果给付人明知自己没有清偿义务,但仍然进行给付,那么就不能要求返还。例如,《德国民法典》第814条规定:“以清偿债务为目的而履行的给付,如果给付人明知其无给付义务,不得要求返还”。其他国家的法典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给付人必须是在不知道自己有给付义务的情况下进行给付,即基于错误而给付。在罗马法中,错误的给付必须是非过失的。根据不同的立法,只有事实上的错误才会被认可。关于错误的区分,有人认为是否基于过失并不重要,无论是事实上的错误还是法律上的错误都可以构成非债清偿。给付人明知自己没有给付义务,但仍然进行给付,从而不能要求返还。这种给付必须是自愿的。例如,《瑞士债务法》第63条规定必须是自愿支付。《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第2165条也规定为自愿清偿。如果明知没有债务而进行给付,但不是自愿的,那么可以依据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二、清偿期未到而为清偿
在清偿期届满之前,债务并不存在,只是债权人不能请求履行而已。因此,债务人对于未到期债务的清偿,并不构成非债清偿。然而,债权人自受领给付之时起,直到清偿期届满之时止,期间对于该项给付的利用,实际上是受益的。这种利益是否应该作为中间利息返还给给付人,不同的立法有不同的规定。有些立法规定有条件返还,只有在债务人的清偿出于错误的情况下,即不知道未届清偿期限,才能请求返还中间利息。有些立法规定不予返还,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而进行清偿给付。
三、诉讼时效届满后的债务清偿
对于诉讼时效届满后的债务清偿,有三种立法主义,即实体权消灭主义、诉权消灭主义和抗辩权发生主义。但无论采用哪种立法主义,“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已经不存在法律债务,只存在自然债务。因此,债务人对于诉讼时效届满的债务进行清偿,构成非债清偿。对于这种非债清偿,许多国家的立法规定不得要求返还。
四、保障性非债清偿
保障性非债清偿是指对一些具有特定生活保障性质的债务的非债清偿。虽然构成不当得利,但立法者基于政策考虑排除了该不当得利的返还。例如,《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109条规定了一些不应返还的财产,包括工资、退休金、津贴、助学金、赔偿金和赡养费等。但如果存在不正当行为或计算错误,这些财产就应该返还。
五、造成权利丧失的非债清偿
主观的非债清偿包括清偿人错误地将他人债务视为自己债务进行清偿,从而使债权人受领给付,构成不当得利。在这种情况下,非债务人(给付人)可以依据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然而,如果债权人因此受领给付而实际上损害了其债权,那么非债务人(给付人)对债权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将被排除。
六、履行道德上义务而为清偿
对于履行道德上义务而进行的非债清偿,各国立法规定不能请求返还。例如,《德国民法典》第814条规定:“给付系履行道德上义务,或者基于礼仪上的原因的,不得要求返还”。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也有类似规定。以上是非债清偿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根据不同的立法和情况,对于非债清偿的返还请求权可能会被排除,或者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例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