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2
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
一、非法证据的概念
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行政诉讼主体提供给法院,用于证明行政程序合法性和相关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中存在违法成分,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证据的合法性是诉讼法学界对证据的基本特征之一,行政诉讼证据也不例外。在我国,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定义相对灵活,但也给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较大的主观裁量权。因此,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违反法定程序、法定形式或其他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二、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
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是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法院不得以非法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这一原则源自英美法系,旨在防止不可靠的证人或误导的证言对案件裁决产生影响,以保障人权和其他政策考虑。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又源自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两种证明标准之一,即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尽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在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限制了行政被告方的取证权利,防止滥用公权力进行非法取证,规范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基本权益。
三、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判断非法证据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严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二是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根据这两个基本标准,《若干规定》第57条列举了九种具体的非法证据,第58条作为概括性的补充规定。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1. 不合法主体收集或提供的证据:包括生理或精神缺陷、年幼无法明辨是非或正确表达意愿的人作出的证言;不具备法定主体资格的人收集的证据;非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制作或非司法人员依法提供的鉴定结论等。2. 取证程序不合法的证据: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用于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包括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严重违法的鉴定程序等。3. 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在证据的形式审查中不合法的证据,包括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原件或原物,且无其他佐证的复印件或复制品;在中国境外形成的未经公证、认证或其他证明手续的证据;未加盖单位公章的证据等。4. 通过非法权能取得的证据:行政主体在取证过程中直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未经授权收集的证据。5. 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经审查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6. 其他违反行政诉讼规定的证据:行政主体未按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提供的证据,或被告在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诉讼过程中自行收集的证据;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原告享有的陈述、申辩及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等。
结语
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基本权益,规范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当事人和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政诉讼中的证据问题。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