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法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法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2-24

 
12650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一、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一) 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二) 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1) 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行为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审计风险。(2) 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但审计人员未能察觉,增加了审计风险。(3) 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失去统一标准,增加了风险机会。(4)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增加了审计风险。2、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1)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2) 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3) 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4) 被审计对象的复杂化。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 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签订审计约定书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

(二) 审计抽样的风险

审计抽样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 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

审计证据是形成和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

(四) 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依据。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应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实事求是,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 优化审计方法

引进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统筹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 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被审计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 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完善有关审计的法规,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延伸阅读
  1.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2. 存货舞弊审计的程序有哪些
  3. 出具私募基金法律意见书的风险有哪些
  4. 审计风险有哪些
  5.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质或特征都有哪些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成立内部审计自律组织需要些什么条件
  2. 审计人员工作及任免审计人员的内容都有哪些
  3. 政府采购审计的流程是怎样的
  4. 怎么写好审计评价
  5.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审计内容有哪些特征
  6. 审计的过错推定原则
  7. 办理股权质押需要审计报告吗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