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8
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导致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由于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依附性,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程度受单位领导影响,工作质量受制约。有些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领导,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现行法律规范对内部审计的条款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尽管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部门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缺乏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和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
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在我国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会计人员占据较大比例,对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控制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知识了解不足。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1、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内部审计主体必须具备必要的权力,才能保证其职能的实现。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各部门、各单位应选调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要贯彻《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健全内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
3、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关部门应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企业应在内部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进行法律和制度要求,并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和授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