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消费者的标准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欺骗消费者的标准是什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30

 
106623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根据法律规定,判断欺诈消费者行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

一般来说,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6.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8.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9.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10.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11.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2.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3.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二)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当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则个别消费者不得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三)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1.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2.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

3.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的商品的;

4.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5.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

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法给予如下处罚:

1.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延伸阅读
  1. 欺诈性经营行为会受到民事处罚吗
  2. 手机店抽奖骗局犯法吗
  3. 店主欺骗客户如何处罚
  4. 工商局怎么处罚牌匾虚假宣传
  5. 商品房欺诈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倍赔偿?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网购退货赔付条款细化 退货费或由消费者承担
  2. 哪些疾病可申请病假退
  3. 购房合同解除的事由有哪些?
  4. 饭店吃到异物怎么赔偿
  5. 被停车场升降杆砸到车怎么办
  6. 厦门导游威胁游客如何处理
  7. 消费者在订立定金条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