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29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虚假标价是指经营者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虚假价格,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饭店在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实际结算时却按每斤200元收费,并声称标价是小象鼻蚌的价格。
两套价格是指经营者采用两套标价簿来欺诈消费者。例如,某酒店在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但在结账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收费,从而多收取消费者的费用。
模糊标价是指经营者使用误导性文字来进行价格宣传。例如,某商厦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明示洗衣机的出厂价为950元,但实际出厂价却是920元。
虚夸标价是指经营者在宣传中夸大其商品价格的低廉程度。例如,某家公司在经营场所宣传称其商品价格低于同行,但实际上多数商品的价格却高于其他商家。
虚假折价是指经营者在宣传中标示打折优惠,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商品享受折扣。例如,某商店宣传全场2折,但实际上只有2种商品按照2折的价格销售。
模糊赠售是指经营者在宣传中承诺赠送商品,但未明确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例如,某餐饮公司宣传肥牛午市买一送一,晚市买二送一,但实际上只赠送了一碟羊肉。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存在不明显的额外条件,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百货公司采取购物返券的方式促销,但未事先告知消费者部分券只能使用等值现金。
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降价销售中标示虚假的原价,以夸大优惠幅度。例如,某商场销售皮夹子,标示原价为158元,现价为98元,但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不履行价格承诺是指经营者在宣传中承诺特定的价格优惠,但实际上未能履行。例如,某超市承诺购买某品牌清洁抹布买三送一,但实际上消费者并未获得赠送。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是指经营者销售的商品质量或数量与标示的价格不相符。例如,某商店销售袋装白糖,标示每袋重量为1000克,但实际重量只有7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