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欺诈特征的界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1
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是非常多的,保障消费者利益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增长,让消费者放心消费,那么消费欺诈的特点包括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消费欺诈的特点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且会导致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知,但却故意希望或容忍这种结果的发生,以此进行民事行为。从客观方面看,欺诈者采用欺骗的手段,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欺诈行为的客观后果是使对方当事人相信谎言,陷入错误判断,并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即与欺诈人进行了民事交易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视为欺诈消费者行为:
-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
-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