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真实信息义务是怎样的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16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消费者要进行消费时候,商家往往会提供一些不实的消息诱骗消费者进行消费,所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具有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那么提供真实信息义务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提供真实信息义务
商品质量真实信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提供真实、全面的质量信息。不能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如将混纺产品宣称为纯毛,将次品宣称为正品,将人工种植的人参宣称为老山人参,将自家养的螃蟹宣称为阳澄湖大闸蟹等。
商品真实性能信息
经营者应当提供商品的真实性能信息,不能夸大药品的疗效,律师不能包打包赢,医生不能包治包好,办辅导班不能包学包过等。
商品真实用途
经营者应当提供商品的真实用途信息,确保消费者了解商品的适用范围和用途。
商品真实有效期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应当明确标明真实的有效期,不能擅自修改或伪造有效期。
明确回答消费者提问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关于商品或服务质量、使用方法等问题应当提供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能看人定价,不能要谎价,不能虚假降价。
租柜台经营者的名称和标记
在商场租柜台售货,经营者应当提供名片,标明自身的名称和摊位号。在展销会、庙会售货,经营者应当告知自己的单位名称、经营场所和联系方式。
商家价格欺诈欺骗消费者怎么处罚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
国家计委规定的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国家计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1.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与实际不符,以此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2.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进行交易。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5. 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的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使用假劣商品作为馈赠物品。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9.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10.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11.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12.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13.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根据以上规定,对于价格欺诈行为,国家计委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