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发生工伤,参保单位不去申请怎么办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4-12
依据工伤管理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可以取得工伤保险的赔付。如果是农民工工伤的,参保单位不去申请工伤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农民工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如何处理
依据工伤管理条例的规定,农民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为农民工申报工伤认定,受伤的农民工或其家属可以自己申请工伤认定。根据该条例,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本条例规定,应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未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将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条件
工伤认定要注意四个要件: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主观过错
工伤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件: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和主观过错。1.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工作时间是指单位确定的工作时间。工伤限于发生在工作时间内的事故伤害,工作时间以外的事故伤害一般不构成工伤。2.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指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领导临时指派职工从事工作的场所。工伤限于发生在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场所以外的事故伤害一般不构成工伤。3. 工作原因: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构成工伤。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只要事故伤害与工作有关,是因执行职务或业务的原因而发生,也构成工伤。4. 主观过错:除劳动者本人故意造成事故伤害外,即使劳动者有过失或重大过失,仍然认定为工伤。
农民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1. 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2.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供便利条件:劳动者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违法行为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提供便利条件。3. 解决劳动争议的多种程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通过多种程序解决。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解决:- 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 调解程序:如果双方不愿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双方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并自觉履行调解达成的协议。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可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情况下,作出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 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将对方当事人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程序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4. 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符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可以提出仲裁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争议;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争议;履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争议;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特定条件下订立劳动合同争议;职工流动争议;用人单位裁减人员争议;经济补偿和赔偿争议;履行集体合同争议;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受理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