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17
(1) 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包括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以及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2) 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包括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3) 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或与用人单位存在的证明材料、工资单、用人单位收取押金等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4) 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包括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等。
(1) 劳动争议仲裁的劳动地优先管辖原则:根据《》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2) 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法院对劳动争议的管辖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的管辖地与劳动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院没有必然联系,诉讼阶段的管辖地并不以劳动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院为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