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20
工资争议的时效限制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与劳动报酬相关的争议被视为劳动争议。根据该法,劳动者在发生劳动报酬争议后,有一年的时效期间可以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始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如果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争议的劳动关系仍在继续存在,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然而,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工资争议中的特别时效
尽管法律规定了特定的时效规则,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但由于按照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存支付工资的凭证至少两年。因此,对于超过两年未支付的工资,即使仲裁时效尚未到期,劳动者可能因为举证困难而难以主张自己的权益。此外,在一些省市,明确规定劳动者不能主张超过两年的加班费。因此,劳动者在主张工资权益时,既要遵守法律规定的时效限制,又要在拖欠工资两年内提出仲裁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