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01

 
76298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

一年的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断和继续计算

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会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被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规定

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时效的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知道权利被侵害指权利人已经了解自己的权利遭受了侵害。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指权利人尽管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已被侵害,但根据环境情况有理由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权利被侵害的事实。

“一裁终局”制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追索劳动报酬等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这意味着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在北京市,低于8760元的劳动报酬争议可以采用“一裁终局”制度。这一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的行为。

劳务派遣的责任

近年来,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采用,因此,劳动者担心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会将责任推给劳务派遣公司,导致劳动者无法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诉权利。然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为共同当事人,双方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即使采用劳务派遣形式,企业仍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在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劳务派遣单位。
延伸阅读
  1. 仲裁受理口头辞退的法律依据及时效
  2.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3.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4. 劳动仲裁申诉有期限吗
  5. 经济补偿金有时效性吗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2.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5.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6.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7.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