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的三个阶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的三个阶段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0-05-25

 
76256
实践中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这方面的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或者能够解决大家的一些疑惑。现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的三阶段

根据法律规定和仲裁实践经验,仲裁调解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开始阶段。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应在查明案情、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无论是仲裁委员会依职权主动进行调解或当事人主动提出调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均同意调解才能进行调解,否则,仲裁委员会不能强行调解。在开始阶段,仲裁委员会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

(1)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摸准争议焦点,分析和研究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根据调查、分析和研究所得情况,可拟定调解预案。

(2)根据案件需要和方便当事人的原则,选择调解地、确定调解时间。调解地点,可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也可以当事人单位。

(3)将调解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及有关组织和个人。有关组织和个人带有选择性,一般包括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劳资部门、工会组织,以及当事人的亲友,以便让他们协助进行调解。

2、进行阶段。在上述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进行调解。调解既可由仲裁员一人主持,也可由仲裁庭主持。一般遵守以下程序:

(1)向当事人宣讲国家的劳动法规和政策。

(2)向当事人说明调解的好处和意义,进行疏导工作。

(3)提供适用法规,明确各方应负的责任或承担的义务。

(4)提出本案的调解意见,以供当事人参考或选择。

(5)组织双方当事人就调解意见进行协商。在协商中,允许当事人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当事人就有关问题开展辩论。

(6)宣布调解结果:调解不成或调解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

3、结束阶段。调解结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虽然达成协议,但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均意味着调解结束,仲裁委员会应及时以裁决的方式结案。二是当事人经过民主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经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制作仲裁调解书。调解书要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由主持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署名或盖章。从而完全结束调解程序。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2. 公司注销后股东如何不承担责任
  3.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4.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5. 要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2.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3.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4.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5.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6.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7.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个人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范本
  2. 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起诉状范本
  3.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起诉状范本
  4. 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