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1-19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无故单方面降职降薪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该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让劳动者主动离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根据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根据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工会有权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要求纠正。当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时,工会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为了调整职工人员结构,公司通常会安排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作为指标。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未达到指标,公司可能会采取降薪等措施。虽然法律允许公司设立考核指标,但考核指标达到何种程度会导致降薪,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利益。
实际上,在实践中,公司安排了考核,并且员工在连续3个月的月度绩效考核中未达标,同时符合公司薪酬管理规定的条件,公司可以依法对其工资待遇进行降级。因此,如果不确定公司降薪处理是否合法,可以参考以上实践做法。如果公司违规,随意降低员工薪水,员工可以按照以下处理办法:
如果事情还不明确,建议先与公司协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如果与公司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要求相关机构进行调解,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
解决劳动纠纷,最常见的方式是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商,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诉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