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19
拍卖委托合同是指拍卖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人的利益下进行一定行为,并从委托人处获得报酬的协议。拍卖委托合同的缔结通常采取谈判缔约方式,包括准备、谈判和签约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信件、电报、电传等方式只要能明确表达当事人意思并传达到对方,都可以作为有效方式。拍卖委托合同是一种诺成性合同,即一方提出要约,经对方承诺后,合同即成立。要约人收到承诺的地点和时间即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和时间。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采用合同书形式,合同则在双方签字或盖章时成立。一般来说,拍卖委托合同的成立标志着拍卖法律关系的产生。
拍卖成交合同是指拍卖人与竞买人(买受人)根据约定或拍卖规则达成的成交协议。对于拍卖人来说,达成拍卖成交合同是履行拍卖委托合同的关键。拍卖人必须充分注意自己在拍卖委托合同中承诺的义务,因为拍卖成交合同是拍卖委托合同的延续。对于竞买人(买受人)来说,拍卖成交合同与拍卖委托合同无关,无论拍卖人向委托人做出了何种承诺,都不能直接约束竞买人(买受人)。拍卖成交合同的缔结采用特殊的缔约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结果。合意的形成过程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表现出一些特殊性。竞买人处于要约方地位,要约采用叫价、应价方式表达;拍卖人通常处于承诺方地位,承诺采用击槌等方式表达;要约和承诺均面对面做出,且不得反悔,因此要约和承诺不存在变更和撤回问题。
根据我国《拍卖法》的规定,竞买人的最高应价经拍卖师落槌或以其他公开表示买定的方式确认后,拍卖成交。同时,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和拍卖人应当签署成交确认书。成交确认书是指双方在成交后,以书面形式加以确认,并将其行为从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合同形式。这一规定对于拍卖成交后所产生的相应后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在可能发生的相关诉讼中,成交确认书成为有效的书证。
拍卖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由于一定情形的出现,拍卖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
终止可分为正常终止和非正常终止。正常终止是指拍卖当事人按照合同或约定履行完毕,无论是否成交,都导致正常终止。非正常终止是指在拍卖程序按照合同或约定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些情形的出现导致终止拍卖程序。这些情形包括:经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确认,委托人对拍卖标的无所有权或处分权;拍卖标的毁损或灭失,导致拍卖无法进行;由于外力原因使拍卖无法进行;拍卖违反法律、法规而被司法、行政部门勒令停止;委托人有正当理由要求撤销委托并及时书面通知拍卖人等。与终止相邻的概念是中止。当拍卖标的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存在争议、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拍卖活动暂时难以继续进行、委托人有正当理由要求拍卖人暂缓进行拍卖等情形出现时,采用中止较为恰当。
中止与终止有明显的区别。中止只是暂停拍卖程序,中止情形消除后,拍卖将继续进行;而终止意味着永久性地结束拍卖程序。在中止期间,拍卖法律关系仍然存在,权利义务依然有效,只是暂时停止执行;而终止意味着法律关系结束,委托人、拍卖人和竞买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也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