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09
合同的变更可以分为广义变更和狭义变更两种。广义变更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其中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狭义的合同变更。
广义合同变更是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发生在合同债权或债务的转让过程中,即由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债务人,而合同内容并无变化。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指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变化。
狭义合同变更指合同内容的变更。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章的规定,合同的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关系的局部变化,例如标的数量的增减、价款的变化、履行时间、地点、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合同性质的变化。如果合同关系失去了同一性,例如买卖变为赠与,此时称为合同的更新或更改。对于合同标的的变更是否属于合同变更,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关键在于变更协议是否以原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为基础。
某些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时,可以变更合同。
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协商时,必须明确表示意思,而不能模糊不清。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将被推定为未变更。此外,合同变更的内容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发生,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允许变更合同,以使合同的履行成为可能。然而,只有当不可抗力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时,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果经过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然可以履行,那么不可抗力不能作为合同变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