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11
在实际生活中,犯罪分子往往没有资格成为买卖合同的卖方或买方,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来掩盖或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制造虚假的形象,使被害方与其签订合同,以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这种欺诈形式通常出现在即时结清的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利用被欺诈方的心理漏洞进行欺诈。他们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手法,使被害方上当受骗,而事后无法找到欺诈者,无法挽回损失。
在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经常利用标的物进行欺诈。他们伪造、变造或虚构标的物的情况,以此来实施欺诈行为。
欺诈者常常利用合同条款表达形式的漏洞,利用被欺诈方的疏忽进行欺诈,从而获得非法利益。他们以合同条款的模糊性、歧义性或不完备为手段来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