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2

 
364450
在签订买卖合同时,要防止合同中的欺诈行为,一定要仔细审查,那么买卖合同当事人如何反欺诈,关于买卖合同的欺诈手段有哪些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买卖合同的欺诈手段有哪些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1. 伪劣产品替代履行法

在买卖合同签订时,欺诈方展示高质量的样品,但在履行合同时却使用低质量的伪次品。

2. 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诈法

一方在没有履约能力或有一定履约能力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履行合同。在对方履行合同后,欺诈方非法占有对方的钱或产品,而自己不再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3. 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法

供方为了骗取货款,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对方在看过伪造证明或标志后以为是真实的,而签订合同。在对方履行合同后,供方不再履行合同,从而逃避责任。

4. 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诱签合同法

一方为了骗取钱财,将自己的伪劣产品冒充为注册商标商品,诱使对方签订合同。在对方履行合同后,对方才发现被骗。

5. 专利产品谎称法

供方谎称自己的产品为专利产品或名优产品,利用对方对“专利”或“名优”产品的神秘感或信任感而使其陷入错误的认识。供方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以推销自己的伪劣产品。

6. 盗用其他单位名称法

一方通过非法途径盗取其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或空白合同书,在对方不知道自己为无权订约人的情况下,与对方签订买卖合同,获取对方履行的钱或物。

7. 假单位欺骗诈法

利用私刻公章或合同专用章,骗取营业执照成立虚假的单位,然后冒充某单位董事长或业务经理的名义与被欺诈方签订合同。待对方做出履行或预付款项后,携带钱财逃之夭夭。

8. 虚假价格欺诈法

供方通过所谓的“大削价”、“大甩卖”、“大清仓”活动等方式,使需方在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与之签订合同,以获取不法利益。

买卖合同当事人的反欺诈措施

1. 加强买卖合同的管理

在单位(企业)内部建立买卖合同管理机构,负责检查、监督和指导各类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参与可行性研究和审批重大买卖合同。制定科学完善的买卖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责任制度、签约审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归档制度。

2. 签订买卖合同前的反欺诈

审查合同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信誉、履约能力以及合同承办人的资格。

3. 签订买卖合同时的反欺诈

审查合同的形式、主要条款、签字盖章、担保及相关手续。

延伸阅读
  1. 案情
  2. 答辩状
  3. 按揭房屋买卖合同欺诈如何处理
  4. 长沙一小区塑胶湖,开发商是否存在欺骗
  5. 罗某的行为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一、合同保全措施的法律规定
  2. 主送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违约免责事由的种类
  4. 成都租房合同范本一
  5. 租房合同的法律效力
  6.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哪些合同义务
  7. 合同代理人签字和盖章效力一样吗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