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法律知识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5-25

 
424693

了解对方当事人信息

在订立买卖合同之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和商业信誉。如果自己无法进行了解,可以向对方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

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

对于由代理人代表其单位签订的合同,应了解代理人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和介绍信的真实性。对于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确认其是否具有代表权。

提高具体业务人员及领导人的素质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经办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可能导致漏洞的出现。因此,应提高业务人员及领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情况,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可以寻求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

采用书面形式并使用合同范本

虽然《合同法》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但为了确定责任和避免欺诈,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同时,应参照合同范本并结合具体情况订立合同,确保内容详尽、明确。可以参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布的标准合同范本,并进行鉴证以增强合同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防范恶意履行

对于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恶意履行情况,应在合同订立时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如果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有所怀疑,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保留相关证据。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行使诉权,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蒙受损失。

检查支票支付程序

为了防止虚开支票的欺诈,应按规定程序检查支票。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要求买方在交货之前将款项汇入卖方账户,以确保支票能够兑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到出票人开户银行持票入账,以确认支票是否可以兑现。这样可以避免被套取货物而造成损失。

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

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和履行能力

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之一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合同订立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中,表现为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伪造证明或虚报注册资本等。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合同

在买卖合同签订中,经常出现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超越代理权限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所签订合同的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担。但如果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或代理权已届满,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行为人应承担责任。

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或限制流通物

在买卖活动中,当事人不了解买卖物品在法律上是否有限制或禁止流通的规定,盲目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合同内容漏洞导致权利得不到保护

买卖合同中常出现因对业务不熟悉或谈判经验不足导致的合同内容漏洞。常见的漏洞包括质量约定不明确、履行地点不明确、付款期限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明确、付款方式不明确、履行方式不明确、计量方法不明确和检验标准不明确。

恶意履行买卖合同

即使签订了内容详尽完善的合同,也可能出现恶意履行的情况。常见的恶意履行行为包括借口产品质量差而拒付货款、故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不通知多次交货和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等。

虚开支票套取货物

虚开支票是一种增长较快的欺诈行为。主要形式包括开具不实面额的支票和故意制造障碍使支票不能兑现。收票人需一段时间才能确认支票真伪,这给了虚开支票方套取货物的机会,使对方处于不利局面。

延伸阅读
  1.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
  2.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3. 房屋买卖协议的有效期限
  4. 买卖合同中货物条款的约定
  5.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3.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4. 欺诈的概述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