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22
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责任,是指生产者和销售者因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赔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赔偿权利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受害人,如果受害人残废或死亡,赔偿权利主体是受害人本人或继承人。一般情况下,受害人主要是自然人,但在造成财产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也可以是法人。受害人根据其赔偿请求权,有权向加害人要求赔偿。赔偿请求的内容包括赔偿损失,包括恢复原状,但不包括修理、重做、退换缺陷产品的合同责任形式。
赔偿义务主体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服务的提供者、营业执照的持有人或借用人、展销会的举办者或柜台的出租者以及广告经营者。
(1)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基本的赔偿义务主体。根据《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和《产品质量法》也有相关规定。根据这些法律规定,生产者和直接销售者是消费者请求赔偿的主要对象。其他人员,如运输者、仓储者、非直接销售者虽然对产品缺陷负有责任,但消费者不能直接向其请求赔偿,只有在生产者和销售者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后,才能向这些人追偿。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方便消费者的请求。然而,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0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销售者能够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即非直接销售人,则该供货者应承担责任。
(2)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赔偿义务主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的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3)营业执照的持有人或借用人也是赔偿义务主体。在我国,借用他人营业执照进行非法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7条专门规定,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4)展销会的举办者或柜台的出租者也是赔偿义务主体。各种展销会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购物方式,柜台的出租者在许多商场已非常普遍。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柜台租赁期满后,消费者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或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和柜台的出租者在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
(5)广告经营者也是赔偿义务主体。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在我国已屡见不鲜。为了规范广告市场和加强广告经营者的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专门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服务,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如果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但不能提供真实名称和地址,还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