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8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退休返聘人员与普通劳动人员有着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在解除合同时,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经济补偿的。除非双方在合同中事先约定了补偿事项,否则很难获得经济补偿的支持。
退休返聘是指劳动者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从原用人单位退休,再与原用人单位或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继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行为或状态。这包括以下情况: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原工作岗位上延长工作时间;离退休后,劳动者被原用人单位聘用回原单位从事相同或不同的工作;离退休后,劳动者在劳务市场重新选择工作,到原用人单位以外的单位工作。
关于退休人员在退休后被解雇时是否有权获得与一般劳动者相同的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法第1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这一条款来看,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劳动年龄,没有规定劳动者的最高劳动年龄。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劳动者5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因此,法定退休年龄应被视为劳动者的最高劳动年龄。法定劳动年龄的设定表明劳动者的劳动年限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而不受劳动者自身实际劳动能力的影响。因此,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到期之日也是劳动年龄的终止之日。然而,我国的法律并没有禁止离退休人员再次就业,因此,离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并不违反法律规定。然而,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明确规定,解除离退休人员雇佣协议时不能依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即不发放经济补偿金。因此,当用人单位解雇已超过劳动年龄且已退休的人员时,不需要支付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退休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符合支付条件,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
总的来说,退休返聘人员与普通职工是有区别的。如果在退休返聘协议中没有约定补偿,一般情况下解除合同时是没有补偿的。以上是关于退休返聘人员解除合同是否应该获得经济赔偿的相关内容。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