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2-19
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订做人的特定需求,利用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来完成加工、订做、修缮等任务,并接受约定报酬的协议。根据承揽合同的重要特征,承揽人必须独立完成工作,不得未经订做人同意将任务转交给他人,否则构成民事侵权行为。承揽人可以是自然人、合伙人或法人。
根据不同法律地位,承揽人在承揽合同中的义务表现形式也不同。法人以其名义向社会和订做人负责,因此,只要是由其所属人员或机构完成的工作,都可视为法人独立完成。合伙人之间存在连带责任,因此每个合伙人都有义务履行承揽合同,任何一方都有权代替另一方完成合伙经营范围内的任务。而自然人以自己的名义对订做人负责,必须独立完成任务。
如果自然人发现承揽人将工作转包给他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分析转包的本质属性,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转包后,转包人是否退出了原合同关系,原合同是否终止?转包后,转承包人是否取代了原合同中承包人的地位?如果不是,转承包人与原合同的发包人之间建立了什么样的合同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转包情况下,转包人退出了原合同关系,转承包人取得了原合同中转包人的地位。然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虽然转包在理论上可归属于合同的转让范畴,即权利与义务的转让,但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转包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条、《建筑法》第二十八条以及建设部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转包行为是违法的,因此无效。因此,我国《合同法》关于权利与义务转让的规定不适用于转包。
在转包情况下,无论转包人是否获得原合同的发包人或承包人的同意,转包行为都是无效的。然而,经过法定程序进行的合同转让是合法有效的,只要转让方获得合同相对方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