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2-03
工伤责任在劳动者自杀、自残、吸毒、醉酒等情况下除外,不追究劳动者责任。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受伤情况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十五条规定,无论是否违章操作,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待遇。
一旦受伤被认定为工伤,伤情稳定后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等级,并根据伤残等级计算伤残赔偿金额。
如果用人单位未履行上述义务,工伤职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接受工伤治疗期间(包括住院和出院后休养期),被称为停工留薪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应与事故发生前正常上班期间相同,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需凭医疗机构或工伤康复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出具的休假证明来确认。如果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需要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该委员会的结论将作为最终结论。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通常不清楚如何处理。根据笔者的办案经验,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受伤者应前往社保局确认雇主是否为其购买了工伤保险。如果雇主已购买工伤保险,可以要求雇主在一个月内申报工伤;如果未购买,则需要尽快收集劳动关系证据,在一年内申报工伤。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雇主是否购买了工伤保险,员工都可以申报工伤,这是后续索赔的前提条件。必须确保在一年内进行申报。
因此,发生工伤后,只有了解相关的处理方式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楚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了解与工伤相关的法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