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07-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除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下列劳动争议的仲裁裁决具有终局裁决效力,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争议,但金额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
(2) 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适用本法的劳动争议包括: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只有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才有权利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申请人所申请仲裁的事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
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当事人必须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包括:
(1) 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2)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 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4) 仲裁机构有统一的封面提供,申诉人可直接填写。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具体解决争议的决定。
(1) 仲裁庭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2)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涉及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部分劳动者对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仲裁裁决对提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
(3) 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如未提出起诉的劳动者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