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公房承租人,户口也不在这里,能有拆迁补偿吗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1-26
公房是属于特殊的类房屋,而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房的所有权一般是归国家所有的,对公房进行拆迁时,承租人是有经济补偿的,那么不是公房承租人,户口也不在这里,能不能有拆迁补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非公房承租人、户口不在此处,是否有拆迁补偿权益?
同住人资格认定问题根据拆迁安置政策,能否获得拆迁补偿取决于居住人的身份。如果居住人是同住人,则需要进行同住人资格认定。符合同住人认定标准的人可以主张拆迁安置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因婚姻关系而在被拆迁公有住房内居住,并且拥有常住户口,即使居住时间不满一年,也被视为同住人。然而,一旦获得拆迁补偿款,通常就无权再主张其他公租房拆迁补偿款的份额。
户口是否在公租房所在地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符合动迁安置资格要求的居住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被拆迁的房屋处有常住户口,实际居住时间超过一年,且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符合这些条件的居住人可以主张分配动迁利益,如果与承租人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不同地区的拆迁补偿条例可能对被拆迁居住房屋的户口有不同要求。一些地方要求被拆迁居住房屋的居住人在该处拥有常住户口,并且实际居住时间超过一年,且没有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
拆迁补偿标准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拆迁项目适用不同的政策,因此拆迁补偿标准也有所不同。有些项目以房屋面积作为补偿计算依据,而有些回迁安置项目则以户口数量作为安置面积的计算标准。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高级法院关于公租房拆迁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在承租人和同住人之间的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承租人和同住人按照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分享拆迁补偿款。然而,以下情况除外:1. 如果承租人或同住人年老体弱,缺乏经济来源,均分补偿款无法满足其正常生活需求;2. 如果承租人或同住人在获得公房承租权时额外支付了较多款项;3. 如果对公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实际承担了监护义务。另外,如果一个人是本市两处以上公房的承租人,他可以主张分割各处被拆迁公房的补偿款。
户口不在所在地的特殊情况如果户口不在所在地,并不意味着一定无法获得拆迁补偿。如果符合当地具体动迁补偿标准,实际居住人仍然有获得安置的机会。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高级法院关于公租房拆迁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因服兵役、就读大学、服刑等原因导致户籍被迁出被拆公有居住房屋,且在本市他处没有福利性房屋的情况下,也应被视为同住人,有获得安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