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01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的情况下,如果待证事实又没有其他证据可以加以佐证,人民法院将不予认定其主张的事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本人或者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到庭,并对案件有关事实进行询问。在询问之前,可以要求其签署保证书,保证书应当包含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或者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捺印。
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拒绝接受询问或者拒绝签署保证书,同时待证事实又没有其他证据可以加以佐证,人民法院将不予认定其主张的事实。
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原告对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依法申请再审。以下是原告申请再审需要满足的条件:
原告需要提供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如果原告自身无法获取新证据,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以下情况的证据:
(1) 由国家机关保存的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调取;(2)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3) 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被证明是伪造的,原告可以依法申请再审。但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伪造的证据。
如果原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导致原判决的处理方法发生根本改变,原告可以依法申请再审。
如果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原告可以依法申请再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案件的判断,原告的再审申请将得到支持。
此外,对于未生效的行政诉讼判决不服的,原告可以依法提起上诉。原告需要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原告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需要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原告逾期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将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