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8

 
392926

法律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然而,并非所有待证事实都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对某些事项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承担的义务与权力

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需要履行举证义务,而对方当事人则有权对该事项进行举证。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需要承担说服责任,即如果无法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成立的证据,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而对方当事人承担的是推进责任,即需要证明对方的主张不成立。如果承担推进责任的一方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主张成立,并不一定导致败诉,也不会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举证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和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范围是不同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原告和被告对同一特定事实都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当出现这种举证责任竞合的情况时,被告应承担说服责任,而原告应承担推进责任。这是因为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在先,原告起诉被告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后。例如,如果被告为第三人颁发建设规划许可证,就应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第三人的申请符合规划,并且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如果张某请求撤销被告某建设局为第三人李某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告应提供与第三人房宅之间通道应为多宽的有关规划性材料,以证明被告的颁证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根据《城市规划法》第32条的规定,被告在为第三人颁证前也应审查第三人申请建设的建筑物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是否影响原告及其他邻居的通行。因此,在诉讼中,被告也应提供第三人与原告之间通道应为多宽的有关规划性材料,以证明自己的颁证行为未侵犯原告的通行权。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原告可以选择提交证据吗
  2. 司法鉴定在什么情况下启动
  3. 如何审查行政诉讼证据
  4. 房屋征收拆迁中的举证
  5.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因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二审法官询问调解意愿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