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07
1、劳动关系终止引发的劳动纠纷:
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引发的劳动纠纷。开除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实施最严厉的行政处分。除名是用人单位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1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退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规程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但不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职是劳动者主动辞去原职务、离开原用人单位的行为。自动离职是劳动者自行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脱离原工作单位的行为。上述情况均导致劳动关系终止,也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因素。
2、与国家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有关的劳动纠纷:
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保险主要指工伤、生育、待业、养老、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福利是指用人单位用于补助职工及其家属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培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的职业技术培训。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由于上述规定较为繁杂,且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纠纷并导致矛盾激化。
3、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一致协议。劳动合同纠纷可能发生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
4、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纠纷。
此外,根据劳动纠纷当事人是否为多数和争议内容是否具有共性来划分,劳动争议纠纷还可以分为集体劳动纠纷和个人劳动纠纷等。不服仲裁裁决书的当事人应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将不再受理。
1、协商程序: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解决争议问题,寻找具体解决方案。由于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双方相互了解,因此协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首选方式。双方可以自愿选择协商,也可以不协商,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2、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一方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外,其他纠纷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反悔时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
劳动纠纷一方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仲裁程序具有灵活、快捷的特点,且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一方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具有法律性和程序性,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