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处理土地纠纷案件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21
土地权利证书有哪几种?分别由哪一级机关颁发?
土地登记制度的法律意义和程序
什么是土地登记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登记制度是一项国家法定制度。土地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不动产,因此土地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等土地权利记载在土地登记簿上进行公示的行为。
土地登记的法律程序
土地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土地确权和土地登记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注册登记、确认和发放土地证书的法律制度。
土地登记的内容
土地登记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性质和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在地、界址、面积、用途、价格、图号、地号以及土地使用权的年限等要素。
宗地的定义
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
土地登记的程序
不同类型的土地登记在具体程序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包括土地登记申请、土地权属审核、注册登记和核发证书这四个环节。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的发放对象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发放给村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发放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发放给乡(镇)农民集体。土地证的发放原则是“谁的土地就发给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依据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依据包括人民政府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等。
不予登记发证的情况
申请土地登记发证涉及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发证:土地权属有争议未解决的;土地违法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申请的土地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没有合法用地等土地登记申请要件的;违反规划改变土地用途的;查封登记解除前申请办理登记的;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而设定抵押的;以及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情况。不予登记发证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发证的理由。
土地登记出现错登、漏登的处理
土地登记后,如果发现错登或漏登的情况,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更正登记。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也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机构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根据不同情况由不同机构负责调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争议案件,以及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有关部门转送的争议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跨设区的市、自治州行政区域的争议案件,涉及中央国家机关或其直属单位且涉及较大土地面积的争议案件,涉及军队且涉及较大土地面积的争议案件,以及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争议案件,以及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或有关部门转送的争议案件。国土资源部调查处理国务院交办的争议案件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争议案件。
处理土地纠纷案件的程序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土地纠纷的机关是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农村责任田划分、宅基地的规划和调整以及边界划分引起的纠纷属于行政部门处理的争议,可向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解决。法院受理的土地纠纷分为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两类。行政案件包括土地权属不明、界限不清引起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争议,以及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后对处理结果不服的情况。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纠纷必须由主管机关先行处理,对未经批准或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非法占用土地(宅基地),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事案件包括土地使用权纠纷、土地所有权纠纷、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合同纠纷,以及土地出售、交换、出租抵押合同纠纷。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和合同书等。
土地权利证书的补办
土地权利证书灭失或遗失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刊登灭失或遗失声明后,方可申请补发。补发的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注明“补发”字样。
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机构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机构是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包括土地权属不明、界限不清引起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争议,以及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后对处理结果不服的情况。民事案件包括土地使用权纠纷、土地所有权纠纷、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合同纠纷,以及土地出售、交换、出租抵押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