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抵押物折抵借款是否有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抵押 > 抵押权法律知识

用抵押物折抵借款是否有效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0-05-25

 
14125

用抵押物折抵借款是否有效

案件简介:原、被告签订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双方约定到期不能偿还,以抵押物抵偿银行贷款。

2000年6月,某商城与银行签订了三份借款合同,约定某商城向银行借款共计4500万元。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公证。之后银行先后放款共计4500万元,但为确保三份借款合同得以履行,双方签订抵押合同,约定将商城名下房产进行抵押,担保范围为借款合同本息。同时约定在银行贷款到期后,若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愿将抵押物移交给银行并接受强制执行。该《抵押合同》办理了公证及房产抵押登记手续。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154号)

裁判结果:抵押合同约定的未能清偿借款,用抵押物折抵借款的内容无效,但不影响合同其他内容的效力。

我国《担保法》及司法解释规定,抵押合同双方关于抵押物在履行期届满未能清偿债务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的约定是无效的,但该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故本案《抵押合同》第20条中关于抵押物所有权转移的约定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应属无效。其余内容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应为合法有效。

律师说法:流押条款的效力问题以及是否对抵押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

在上述案件中,争议的焦点在于抵押合同约定的未能清偿借款,用抵押物折抵借款的内容是否有效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抵押权,其目的在于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得以顺利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抵押权也大量应用。然而抵押权的生效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动产抵押自抵押合同生效时生效,不动产抵押自登记时生效。而流押条款是指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关于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或抵押权人有权直接取得抵押财产所有权的约定。流押条款可以说是债权实现最便利的方式,即你不还钱,东西就是我的。然而很多时候债权人往往就利用这一点,以自身存在的优势地位加之债务人迫在眉睫的需求,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其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保障债权得以实现,债权人往往是想通过债务人迫在眉睫的心态迫使其放弃自己的利益,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这也是法律屡禁不止的原因。在本案中,银行与该商城所订立的抵押合同其中就包含了流押内容,即约定“在银行贷款到期后,若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愿将抵押物移交给银行并接受强制执行”,这一约定明显侵害了债务人商城的利益,应当为法律所禁止。但担保法司法解释同时规定,虽然约定借款到期未还,抵押物折抵借款的内容无效,但并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因此,抵押合同内容有效,而银行不能通过此种方式取得房产所有权,只能通过公开拍卖竞价等方式,将上述房产转化为资金,偿还银行债务。

延伸阅读
  1. 借款抵押合同
  2. 房屋抵押反担保合同
  3. 北京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怎么写
  4. 房子抵押贷款最多就5年吗
  5. 房产抵押登记是否需要房产证复印件

抵押热门知识

  1. 抵押物的出售问题
  2. 房地产抵押的法律程序
  3. 签订抵押担保合同但未办理抵押登记,是否有效
  4. 房产抵押是不是需要双方签字
  5. 担保人房屋抵押贷款逾期怎么办
  6. 抵押贷款银行起诉到拍卖要多久
  7. 房屋抵押贷款要注意哪些事项
抵押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财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2. 不动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3. 民间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4. 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