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行政行为的后果是怎么样的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19
撤销行政行为的后果及法律后果
申请撤销行政行为的情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相对方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向国家权力机关申请宣布或要求国家权力机关依职权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一) 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明显的违法情形;(二) 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三) 行政主体受到胁迫而作出的行政行为;(四) 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五) 行政行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旦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行政主体将承担以下法律后果:(一) 行政主体应返还相对方从该行为中获得的一切;(二) 所施加于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应予取消;(三) 行政主体应赔偿相对方所遭受的实际损失。
撤销行政行为的条件
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条件包括:(一)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存在瑕疵,即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缺损;(二) 行政行为不适当。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旦行政行为被撤销,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一) 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二)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为行政主体过错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三) 行政行为被撤销是由相对方的过错引起的,或由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过错方各依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行政行为被废止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行政行为被废止的条件包括:(一) 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经权力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依此作出的相应行政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或因失去其作出依据而自动废止;(二) 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损公共利益,同时可能会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三) 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不再收回,也不再给予。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不能要求给予补偿,但可不再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