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6 更新时间:2023-12-31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具有最高国家权力。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最高一级地位。作为中央一级国家权力体系的核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与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关系中,扮演着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角色。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有权威的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纵向的整个国家权力的体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最高一级;在中央一级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央一级,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以及分别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也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当然也是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地位相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样处于最高层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是一院制,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其他国家机关不具有的权力,主要包括:
这些权力具有全权性和最高权威性,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中央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可以就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党中央主要通过提出建议、推荐人选来发挥领导作用。例如,宪法的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每一届最高国家机关的重要人选等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或者推荐的。然而,所有这些决策最终都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通过,才具有合法性,才能成为全体人民和国家的意志。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可以确保党中央的主张依法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中央推荐的人选依法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凡是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作出决定的国家重大问题,都是先由党中央作出决策,然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通过的。这种通过不是简单地走形式,而是把党的主张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的严肃、认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