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4 更新时间:2023-10-02
在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有权调取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和提取。这些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法院,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并如实反映自己所知的情况,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供相关证据。
当应该协助调取证据的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协助义务时,法院应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方式如下:
1. 训诫:对情节较为轻微的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进行口头批评警告,由合议庭决定,审判长口头宣布,并由书记员记入笔录。
2. 责令具结悔过:对情节轻微的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责令行为人写出悔过书,由合议庭决定并宣布实施。
3. 罚款:对情节较为严重的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责令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行为情节确定,但最高数额为1000元,不得超过这一上限。
4. 拘留:对情节严重的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在一定期限内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具体时间由法院根据行为情节确定,但限制的期限在1天至15天之间。
5. 刑事追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法定程序追究刑事责任。
在上述法律责任方式中,训诫和责令具结悔过应单独使用;罚款和拘留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在适用罚款和拘留时,应严格遵循有关程序要求。
在行政诉讼中,对法院调取证据行为负有协助义务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履行该义务时,视为他们实施了妨碍行政诉讼的行为,应根据其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拒绝协助调取证据的行为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咨询,我们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