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0-05-25

 
106417
强卖行为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强卖的表现为运用一种威胁的方式,强迫别人必须进行购买的情况,一次来获取别人的财务。这种犯罪的行为与抢劫罪有点像。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

无业人员汤某、高某因打麻将输了三万余元无法还清,便产生了做买卖的想法。汤某等三人从市场上贩运来一批活鸡,瞄准了来自河南的个体户汪某开办的不饭馆,强迫汪某以每公斤150元的价格购买他们的活鸡,并称他们是当地的土霸王,如果不买在,让汪某在此地经营不下去。在汤某等的威胁下,汪某花了2000元购买了鸡,后报案。

二、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对汤某、高某高价“强卖”活鸡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意见认为,汤某、高某以威胁手段强行将活鸡出售给他人,他们的行为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应以强迫交易罪处罚。本文认为,汤某、高某以胁迫手段,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数倍,强行向他人出售活鸡,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采取了要挟的手段,其实质是借卖活鸡为名,实施敲诈行为,其所得数额达到较大的标准,构成了敲诈勒索罪。

(一)强迫交易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这三种罪名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即都使用了暴力或威胁的手段,在客观后果上非法占有了他人的钱财物,但认真比较,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本罪必须发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交易事实,且主观上是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来获取或推销商品、接受或提供服务。而本案中,汤某与高某主观上并不想贩卖活鸡,只是将出卖活鸡作为诈取钱财的手段,这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三)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客观方面有相似之处,可能都当场使用威胁的方式,迫使被害人立即交付财物。但二者最重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非法取得利益的时间不同,抢劫罪非法取得利益的时间只能是当场;而敲诈勒索罪非法取得利益的时间有时是当场,更多的是在罪犯指定或同意的时间。二是威胁的效果有所不同,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手段是为了使被害人产生恐惧感和压迫感,但是并没有达到不能反抗的地步,被害人在决定是否交付财物上尚有考虑、选择的余地;而抢劫罪中的威胁,是为了使被害人当场受到精神强制,完全丧失反抗的意志,除当场交出财物外,没有考虑、选择的余地。在本案中,汤某、高某要求汪某以每公斤150元的价格买下活鸡,否则汪某的生意就无法在当地做下去。可见被害人虽然受到威胁,并交出财物,但是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有一定程度的意思自由,即不以高价买下也行,但要做好以后生意上有麻烦的准备,而且汤某、高某并未实施劫取行为,因而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构成特征,应当以敲诈勒索罪对汤某、高某定罪量刑。

延伸阅读
  1. 强迫交易罪:一种犯罪行为的分析
  2. 强迫交易有未遂形态吗
  3. 强迫交易罪认定
  4. 强迫交易罪要拘留还是判刑
  5. 暴力强迫交易造成重伤涉嫌什么罪名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2.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3.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9号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6.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