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9 更新时间:2024-08-08
消费者均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消费者将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在此情况下,消费者的货币分配比例是最佳的,任何分配比例的变动都会导致总效用的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概念。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受到支付能力的制约。如果消费者将其收入全部用于支出,那么他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必须满足预算支出等于收入总额的条件。当消费者的支出等于预算支出,并且每种支出所得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此时,消费者不再改变消费品的构成和数量,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在消费者收入不变且全部用于消费的情况下,假设商品X和Y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可能消费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使得消费者的支出等于收入。在平面坐标上,这些组合形成了一条线AB,表示消费者可能的商品组合。线AB上方的任意点表示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线AB下方的任意点表示消费者未能购买到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线AB上的各点表示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消费者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选择能够获得最大满足的商品组合,通过将其无差异曲线图与消费可能线放在同一图中,可以确定消费者均衡的商品组合。一旦消费者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确定了最大满足的商品组合,他就不再改变消费品的构成,这也被称为消费者均衡。这一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完全一致。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使总效用达到最大或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