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解释法律知识_民法通则解释法律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民法通则解释相关法律知识

查看全部分类

律师费的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律师费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原告委托律师代理案件时,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并可要求赔偿。涉及法律规定涵盖了《民法通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包括医疗、误工等费用,以及因伤致残或死亡的相关赔偿费

法律保护死者的名誉权

我国法律保护死者名誉权的相关内容。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答,死者的名誉权受到保护,其近亲属有权在名誉受损时提起诉讼。同时,《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保护范围,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要素。法人的名

连带赔偿责任的处理方法

连带赔偿责任的处理方法,其法律依据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连带赔偿责任的处理中,原告有权选择被告,法院也有权追加其他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人为共同被告。这些方法旨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促使债务人共同防止和消除违法

医疗事故造成死亡可以主张死亡赔偿金吗?

由于事故性质不同,赔偿的法律依据和结果也不同。医疗过程中因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然而,国务院在2002年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用于处理医疗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因此,法院处理医疗

被告多人在哪里开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民诉法解释》的规定,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其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住所地为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以其注册地或登记地为住所地。《民诉法》

关于高考冒名顶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根据司法解释,在公安机关侦办期间,行为人以各种原因

被厂里的狗咬伤了,对方不出钱赔偿怎么办

起诉狗主人要求损害赔偿,通过法院判决把狗主人侵权事实确定下来,也为将来万一患狂犬病保留司法证据。法律规定的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是1年,但民法通则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了隐性伤害“狂犬病”的诉讼时效是在病发确诊后开始计算。无端被狗咬,应当由狗主负责医疗、营养

轻伤理赔标准是什么

法律对于轻伤的赔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也有明确规定,但是都没有规定具体的金额,一般是伤害赔偿由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

还款期不明如何算时效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则》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超过诉讼时效期的当事人丧失的只是胜诉权,即其民事权利得到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而非丧失诉权。故即使是超过了诉

医疗损害赔偿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和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立的医疗损害赔偿是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由于医疗损害赔偿的特殊性,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第四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因此,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医疗过错、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第四条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

监护公证需提供哪些材料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则》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如监护协议,有关单位同意的证明等。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

旅客伤残赔偿项目与计算

我国目前对航空事故中旅客伤残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国内航空事故致旅客伤残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护理费、残疾人赔偿金、残疾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和住宿费

被路人的狗咬伤,怎么办

可以要求进行赔偿。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2建议:起诉狗主人要求损害赔偿,通过法院判决把狗主人侵权事实确定下来,也为将来万一患狂犬病保留司法证据。法律规定的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是1年,但民法通则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了隐性伤害

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责任

我国民事立法关于不当得利只有两个条文,《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返还范围也做了较为

热门法律知识

  1. 犯罪未遂的定义和分类
  2. 纪委传唤的程序及时间规定
  3.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4.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及赔偿标准
  5.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6. 拘留证的含义及分类
  7. 二审法官询问调解意愿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