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法律知识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370910

一、解释论角度的考察

法官在裁决具体案件时必须遵守现行法律的规定。对于学者来说,讨论问题也需要首先从现行法律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利弊得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目前,环境侵权行为及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然而,对于这两个条文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于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下面将从不同观点对这两个条文进行解释。

(一)观点综述

1. 一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保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存在矛盾。因此,对于《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解释需要重新审视。该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124条所称的“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是指我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规则和制度,而不是指具体的某项排污标准。该条所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而非行为标准问题。换言之,凡是污染环境导致他人损害的案件,应首先适用《环保法》等专门法律法规。即使加害人的排污行为没有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是其排污行为污染环境并造成他人损害,仍然违反了保护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规定。

2. 有环境法学者认为,《民法通则》第124条提到的“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看起来属于过错责任。然而,从法条的安排上看,该条与一些实行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规定在同一节中。这种规定或许是立法者当时因疏忽而犯下的错误,但实际上肯定了环境污染损害实行无过失责任必须具备违法性要件。因此,在适用《民法通则》与环境立法有关环境侵害赔偿责任的规定时,应当注意对这两种违法规定的区别:第一,以《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的标准,将违反法律规定作为行为具有违法性的依据;第二,以《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为代表的特别法规范,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作为行为具有违法性的依据。当司法实践中出现既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又可以适用《环保法》或其他单项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有关民事特别法规范的规定时,应当按照特别法优先的法律适用原则先行适用特别法规范。因为《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表述存在“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用词形式,许多法院在认定加害人赔偿责任时存在着查明加害人的行为是否违法,以及以环境标准作为违法的判断依据,否则就不认定加害人侵权行为成立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3. 1991年10月10日,国家环保局对湖北省环保局的请示作出了《关于确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复函指出,根据法律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部门处理。各级环保部门在处理赔偿纠纷、确定赔偿责任时,应当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环保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其他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因此,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是排污单位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单位或个人遭受损失。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将有无过错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标准作为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至于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是环保部门决定排污单位是否需要缴纳超标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而不是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界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6条还明确规定,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费的单位或个人,并不免除其赔偿损失的责任。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
  2.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3. 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4.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未满18岁进厂属于童工吗
  6.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7. 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