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26
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的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其中包括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这一点已经得到我国司法实践的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8月7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明确规定,死者的名誉受到损害时,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死者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名誉权,还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以及死者的遗体和遗骨等其他人格要素。
由此可见,对于死者的名誉权以及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和身份权的保护,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0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其中,名誉权指的是公民和法人的声誉和名望,即在社会中获得的评价。名誉权是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的人格尊严,是进行民事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代表了其在长时间内在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信誉,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其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总体评价。法人的名誉通常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重要人身权利。
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对名誉权的保护外,民法总则第110条还通过禁止性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