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7-17

 
342163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引言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特别是在涉及侵害受害人贞操权的强奸等行为中,精神损害问题尤为严重。关于受害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学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否定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无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该条规定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并未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刑事案件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观点二:肯定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并不能作为否定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的依据。该条规定只是说明受害人不能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并不能说明他们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论证

第一,不承认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不合理的。例如,对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如果程度较轻不构成诽谤罪,被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如果程度严重构成诽谤罪,被害人却无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种差异是不合理的。对于侵害受害人贞操权等严重刑事犯罪行为,我们认为应该给予严厉打击;然而,对于受害人在人格、精神和经济上所遭受的损害,却不能给予任何民事救济和赔偿,无法抚慰其精神创伤。第二,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完全弥补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追究刑事责任和要求犯罪分子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责任。前者是犯罪分子对国家承担的公法责任,后者是犯罪分子对受害人承担的私法责任。虽然追究刑事责任可以使犯罪分子受到刑法的制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慰受害人,但这种责任并不直接对受害人承担。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无法通过物质补偿得到弥补。因此,追究刑事责任并不能替代民事上的精神损害赔偿。第三,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不能作为否定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的依据。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利属于实体权利,而该条规定的是程序权利和行使实体权利的途径。该条规定的不完善和路径的不畅通,只表明受害人行使该实体权利存在困难,并不表明该权利不存在。因此,受害人不能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目前的诉讼体制下,刑事案件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利确实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这反映了我国维权机制在这方面的不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对贞操权等权利受损后果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民法保护贞操权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结论

综上所述,既然刑事犯罪会给受害人带来精神损害,就应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救济机制,以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允许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最终是否实施将取决于立法者的选择。
延伸阅读
  1. 公安刑事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
  2. 刑事案件二审代理词的撰写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问题
  4. 刑事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5. 刑事案件撤销了还查吗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2.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3. 人身权属于侵权责任范围吗?
  4.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5. 离婚损害赔偿的要求条件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民事执行申请流程详解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