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财产侵权法律知识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6-18

 
426268

明确转载作品的客观内容

根据著作权法第3条的规定,文字作品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一种作品类型。虽然网络环境下的作品可能不在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范围内,但只要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都应受到法律保护。因此,绝大部分在微信公众号上传播的原创作品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然而,著作权法第5条明确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等。因此,如果微信公众平台转载的内容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的时事新闻等,就不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应构成侵权。

界定合理使用行为的范围

一般来说,只要转载符合著作权人的意愿(著作权人没有明确声明禁止转载),并且对著作权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同时清楚标明作者和出处,就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例如,如果微信公众号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转载原创作品,并且链接的是原作者的公众号,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侵权。此外,微信公众号向用户发布消息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受著作权人控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即向公众提供作品。从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来看,转载范围在著作权法第22条以内,应被视为“合理使用行为”。然而,对于一些冒充原创的“转载”行为,其无疑构成侵权。

免责事由的认定

在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是否存在第三人过错、受害人同意或意外事件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或全部免除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是可能的。例如,如果原创作品的作者同意微信公众号转载其作品,就不会被认定为侵权。当然,在考虑一般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时,还需要考虑微信侵权的特殊性,一些特殊的免责事由也应予以考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程度应予以认定。基于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适用过错原则,如果转载主体履行了与其性质和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可以认定为特殊侵权的免责事由。然而,一些微信公众号可能会“取巧”转载一些没有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的作品,或者擅自对他人作品进行改编、歪曲或篡改,这将侵犯作者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根据《著作权法》第45条的规定,有以下侵权行为的,应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情况外;- 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 未经表演者许可,以现场直播其表演的;- 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第46条的规定,有以下侵权行为的,应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图书的;- 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的录音录像出版的;-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根据《著作权法》第47条的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的《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以下情况属于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

  1.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或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或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可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单位有本决定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决定的规定处罚。
  4. 查获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和属于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主要用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材料、工具、设备或者其他财物,一律予以没收。
  5. 犯本决定规定之罪,造成被侵权人损失的,除依照本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外,并应根据情况依法判处赔偿损失。
延伸阅读
  1. 微信朋友圈摇骰子活动是否构成电信诈骗
  2.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12315小程序助力维权
  3. 微信上的威胁犯罪构成报警吗
  4. 利用代购欺诈
  5.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手机丢失责任问题的法律分析
  2. 电力设备的破坏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 狗被偷了报警应如何处理
  4. 学生破坏公物的法律判罚
  5. 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及标准
  6. 偷狗报警:警察会采取行动吗?
  7. 产品质量损害的赔偿方式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