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刑法第28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即犯罪人是在他人的暴力强制或者精神威逼之下被迫参加犯罪的。犯罪人虽有一定程度选择余地,但并非自愿。 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犯
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
公诉机关对部分犯罪嫌疑人撤诉,一般是对案件的从犯或胁从犯撤销刑事起诉,但对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嫌疑人没有影响的。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但却未明确对其尾部,即是否
寻衅滋事罪是指以下行为之一,且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的,将受到法律处罚:(一)任意殴打他人,且情节恶劣;(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三)强行索取财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或强制而被迫参与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犯罪集团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共同犯罪人除主犯、从犯、胁从犯之外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受到外力胁迫或者被蒙蔽而参与犯罪活动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的刑事责任相对较轻,但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胁从犯的存在是为了在
绑架罪胁从犯能从轻判刑。行为人构成绑架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是根据其犯罪情节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根据胁从犯的犯罪情节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具体是减轻还是免除,要根据被胁迫的程度、对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罪后表现等因素进行具体认定。如果该胁从犯在其后的共同犯罪中自愿参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②从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只能就共同所犯之罪而言,共同犯罪以外的罪的处罚,不能成为比照的对象。对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的认定及
构成胁从犯的客观要件与构成从犯的客观要件相同,即必须有帮助主犯实施犯罪的行为。由于这一主观特点,在多数情况下,胁从犯的主观方面通常表现为间接故意。胁从犯的构成包含三层内容:第一,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第二,行为人参加共同犯罪、实施犯罪行为是受
胁从犯是中国刑法中一种特有的共同犯罪人。他们是被胁迫或被诱骗参与犯罪的人。虽然他们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他们是在受到外力迫使或被蒙蔽的情况下参与的,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共同犯罪中,胁从犯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小。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
主犯的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从犯的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胁从犯的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
《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
受害人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一审判决以前有权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达成刑事和解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胁从犯是指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与共同犯罪,并在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对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胁从犯,应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而对于教唆犯,根据该法第二十九条,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处罚,如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