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销赃满足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和客观上行为的共同指向性要件,所以构成共同犯罪。这就是说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内在联系性的犯罪行为。也即共同故意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结果,
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也是如此。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共犯人的行为使犯罪行为达到既遂,全体共犯人均构成犯罪既遂;其次,当全体共犯人均中止犯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辅助作用包括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而次要作用则是在主犯的指挥下进行某种具体犯罪活动,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实施某种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唆他人打人是犯罪行为,是否构成共犯关系需要通过打人者的实际年龄进行分析,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从犯,是指在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行为人。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所谓帮助犯是相对于正犯而言的。
构成胁从犯的客观要件与构成从犯的客观要件相同,即必须有帮助主犯实施犯罪的行为。由于这一主观特点,在多数情况下,胁从犯的主观方面通常表现为间接故意。胁从犯的构成包含三层内容:第一,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第二,行为人参加共同犯罪、实施犯罪行为是受
共同犯罪当然可以构成不同罪名,而不同罪名之间是存在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共同实施犯罪行为,而非构成共同罪名,同一犯罪行为可能会因行为人之间自身状况不同而导致构成不同罪名。比如年龄、精神状况等。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共犯追诉时效应该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
对于脱离后其他犯罪者实施的犯罪行为,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脱离者不承担共犯责任,这与共犯处罚的根据密切相关。如惹起说认为共犯之所以处罚是因为与共犯者共同惹起犯罪结果。根据这一理论,在共犯关系脱离的情况下,脱离者不仅与其他共犯者解除了意思联
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犯罪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后,在主动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的同时,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使案件得以侦破的行为,可视为立功。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是指揭发他人与自己共同犯罪的事实和揭发他人单独或他人与第三人共同犯罪的事实。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更多人一起故意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认定标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出现了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共同犯罪行为的中止有效性应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
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聚众犯罪与犯罪集团不同,它是因进行一项犯罪将众人聚集起来的,而不具有较固定的犯罪组织和成员。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决定,决意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单位本身没有意识和行为,单位与单位、单位与自然人之间不可能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但一个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与
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主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的,属于立功的表现。属于重大立功的具体情形有:犯罪分子揭发他人重大罪行,查证属实的;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阻止他人的重大犯罪活动的;协助司法机关辑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