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及物权公示、公信主义,除因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的房地产抵押权外,房地产抵押权因房地产抵押合同并经登记后而设定。由于中国现行立法没有规定法定房地产抵押权,所以在中国,房地产抵押权的设定条件有二:房地产抵押合同和房地产抵押权登记。房地产抵押
依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所以抵押未办理登记的,属于普通的债权,不能优于一般债权受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所以应当严格遵循物权法定的原则。若抵押权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就可消灭,则有违物权法
《物权法》第194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若债权人放弃这部分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该范围
不动产设定抵押一定要有书面的抵押合同,另外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否则即使拿到对方的房产证该抵押也是无效的,遇有对方不能偿还借款的情形也不能要求拍卖该房产以行使抵押权。担保法对不动产抵押登记作了明确规定。经研究,物权法接受了上述意见,将担保法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地役权不能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转让,它必须随着需役地的使用权转移而一同转移。所以,一般情况下,地役权不可以单独转让《物权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地役权是以他人不动产供
《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但是《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抵押合同除合同有约定外,自成立时生效,同样也没有约定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和担保法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障。而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和《物权法》的实施后,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也由之前的诉
根据《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规定,用购房合同来作为抵押,起不到法律保护作用。借款双方要签订借款协议,明确借款的数额、利息、时间、担保物,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房地产作为抵押担保而进行的民间个人借贷日趋活跃,但民间抵押引起的纠纷日益
诉争抵押权消灭,原告有权行使“解押权”。物权法第202条虽未明确规定抵押权因期间届满而消灭,但如果抵押人对抵押权人要求实现抵押权不予配合,抵押权人诉诸法院又不受保护,则抵押权就无法实现,从结果意义上看,等同于抵押权消灭。《物权法》第202条不仅规定了抵押权
留置权—登记的抵押权—质押权—未经登记的抵押权。《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所以无论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的设立时间谁在前,留置权一律优先于抵押权、质押权受偿。值得注意的是,抵押
抵押的房产证一般是拥有房屋产权的,这个不会受到影响,除非是不还款了。此外,房屋所有权可以设立抵押权,但不能设立质权,因为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能设定权利质权的只有票据等有价证券,股票,股份和知识产权与一般债权这三种权利。
抵押权顺位,又称抵押权顺序、次序或者位序,指就同一抵押物设定数个抵押权时,各个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先后顺序,即同一抵押物上数个抵押权之间的关系。王*明教授在《物权法研究》一书中认为抵押权顺位的意义在于在同一标的物上设定有多重抵押时,各个抵押权人要行使权
依据物权法和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产生竟合的,留置权大于抵押权和质押权,质押权与抵押权竟合的,抵押权优于质押权。第二百三十九条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
即抵押人应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对抵押物有完整的所有权和处分权;从各国立法来看,并非所有不动产均可设定抵押权,根据我国《物权法》、《担保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下列不动产是不能作抵押的。另外,目前各银行规定,拥有市人民政府颁发
担保物权后诉讼时效一般不会中断。物权法只是明确了抵押权的行使期间,对质权并未明确,这样一来,对于抵押权应适用《物权法》,抵押权人应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内行使抵押权对于其他担保物权则仍应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即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3年内行使。同时,在债务人